咖啡之所以深受喜爱,除了其独特的味道外,更在于它能带来愉悦感及提神醒脑的功效。咖啡中含有咖啡因、丹宁酸、脂肪、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、矿物质,以及微量石灰等成分。正是复杂成分的相互作用,使得不同种类的咖啡在味觉上展现出各异的甜度、酸度、香醇度与纯净度。
咖啡因作为咖啡中最为关键的活性成分,同时也是苦味的主要来源。它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,适量摄入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,帮助人们保持清醒,提升注意力和思维能力。咖啡的苦涩感也多源于咖啡因的味道。此外,咖啡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,如钾、镁、锌和铬等,这些矿物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项生理功能也有很大的助益作用。
咖啡的健康效应都是建立在适当饮用基础上,那么,究竟多少才算适量呢?
这主要取决于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。一般而言,正常人若一次性摄入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,出现不适症状的风险会明显增加。因此,建议每日摄入咖啡因的量应控制在400毫克以下。以速溶咖啡为例,每份(通常指一小包或一杯的量)的咖啡因含量为50~70毫克,所以每日饮用不宜超过6份。而对于手冲咖啡,其每杯的咖啡因量约为100毫克左右,因此每日饮用3~5杯较为适宜。
此外,每日咖啡的饮用量还与个人体重、咖啡种类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。体重较轻的人建议相应减少饮用量;若饮用的是咖啡因含量较高的意式浓缩咖啡,也应适当减少饮用量。除了咖啡,许多日常饮品如可乐、茶、奶茶等也含有咖啡因,因此在喝了这些饮料后,也要记得减少咖啡的饮用量。
喝完咖啡之后心跳加快,这是心脏病吗?
喝完咖啡后心跳加快,并非直接表明患有心脏疾病,但这一现象仍需引起重视。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,导致心率明显加快,心肌收缩力增强,血管扩张并促进血流速度加快,同时还会增加呼吸频率和胃肠道蠕动速度。这些生理反应的程度因人而异,受个体对咖啡的耐受性以及所饮咖啡浓度的影响。例如,经常喝咖啡的人可能对此一点感觉都没有,但对咖啡因不耐受的人则会觉得心慌、心悸、头晕不适。而且,咖啡浓度越高,症状就会越明显。因此,在享受咖啡带来的提神效果时,也需留意自身的身体反应,适量饮用。
那如果咖啡喝多了,真会诱发心脏疾病吗?
适量饮用咖啡通常不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,但长期过量饮用则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。
一方面,大量咖啡因的摄入会增加心脏负担,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。这是因为高剂量的咖啡因会显著提高心率和血压,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压力,进而增加心律失常或心跳不规则的风险。而心率的增加又会导致心肌耗氧量上升,心律失常还可能引发心脏供血不足,这些都会增加发生冠心病、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风险。
另一方面,过量咖啡摄入还会使血管收缩,导致脏器供血不足。咖啡中的某些酸性物质和咖啡因均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,这可能使身体主要脏器的血流减少,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,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。
此外,过量饮用咖啡还可能加速血管硬化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。
喝咖啡会导致骨质疏松吗?
喝咖啡只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危险因素,而非直接致病因素。适量饮用咖啡并不会直接导致骨质疏松。尽管咖啡中的咖啡因和草酸等成分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,增加钙的流失,但这种影响相对有限。人体内的钙代谢存在着动态平衡,当通过尿液等途径排泄的钙增多时,肠道会相应提升钙的吸收率来弥补损耗。因此,只要保持饮食均衡,适量喝咖啡并不会导致钙缺乏。
咖啡真的会让人上瘾吗?
咖啡确实具有一定的成瘾性,但其戒断反应通常不会对身体和精神造成长期影响。长期饮用咖啡会使身体对咖啡因产生轻度的依赖,因为咖啡因能刺激大脑产生轻度欣快感,并与脑内的腺苷受体结合,让神经元的活动“不衰减”,让人有缓解疲劳的感觉。当每日咖啡因摄入量超过100毫克时,身体可能依赖。若停止摄入咖啡因12~24小时,可能会出现头疼、疲劳、焦虑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,即“咖啡因戒断”。但这种反应与毒品和精神类药物戒断时产生的持续性反应不同,大多数人可在2~3天内恢复。
哪些人不适合喝咖啡呢?
尽管咖啡能够带来身心愉悦,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。对于正处于身体和神经发育重要时期的儿童青少年,以及对咖啡因敏感的人,长期失眠的人,患有胃肠道疾病和骨质疏松的人,不建议喝咖啡。咖啡还可能影响食物中铁的吸收,因此缺铁性贫血患者也应避免饮用。孕妇喝咖啡也需谨慎,建议每日不超过1杯。咖啡也不宜与麻黄碱类感冒药同服,以免出现“过量服药”的症状。
此外,对于经常熬夜和加班情况的人,试图通过喝咖啡“续命”是不现实的。咖啡只能提供短暂的大脑兴奋,一味增加咖啡的量,不仅会导致咖啡因依赖,还可能加剧精神焦虑和失眠。因此,建议从长远角度考虑,给予大脑和身体充分的休息。
作者:张 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硕士研究生导师
审核:付 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主任医师